笔趣阁 > 横槊天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燕之民与魏之民

第一百六十二章 燕之民与魏之民


  苏护占领龙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武三思的母亲,武三思对此很是感动。苏三思本想留在龙城奉养老母。苏护劝说道:“我听说城里人都非常恨你投降,甚至想要派刺客谋杀你,你若想留在龙城,可要小心啊。”

  武三思不信,正巧在城中遇到一个叫做郑伦的同乡,那个同乡就跟他说:“燕王虽然去了高句丽,却在龙城留下了众多耳目。燕王在临走前给这些人留下了密令:只要有人投降魏国,就在暗地里砍掉那些人的手脚。而至于你的名字,早就在留在了燕王刺杀的名单之中。现在你去拜访自己的母亲,必然将自己的行迹有所暴露,若听我言,君当速速离开此地。龙城百姓终究不舍故国情怀,你既然已经背叛了,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

  武三思慨叹,遂决定跟随苏护回去平城,且不再有二心。

  当苏护知道燕王慕容秀率领燕国群臣逃去高句丽后,就传书给魏王,希冀他能下诏书与高句丽的好太王,陈述厉害,并献出慕容秀。

  半月往返,魏王手书敕令送到龙城。敕书中说如果高句丽收留慕容秀便是和魏国为敌,那样的话,魏国必举天下之众来攻击这一隅之地,直到高句丽土崩瓦解。如果好太王能够献出明辨是非,献出慕容秀父子,魏国可以和高句丽修好,并敕封好太王为“使持节”,督高句丽、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敕书口气强硬,颇有蔚然大国之风。

  苏护览毕,遣数名密使悄悄渡过小辽水去了高句丽。

  好太王本就对燕王慕容秀的自大颇为不满,收到魏王敕书后左右权衡,决定向魏国修好,献出慕容秀。毕竟,现在高句丽正在新罗全力征伐倭国,即便好太王心有不服,也没有任何力量对抗强大的魏国。在他看来,强大的燕国都在两个月内被魏国人攻破,高句丽绝对是难以抗衡。既然不能力斗,他只能选择屈就。

  高句丽向魏国使者写了回书,表明自己修好的心意,并承诺会在一个月内将慕容秀父子的首级送去平城。

  不久,好太王以北年城偏僻贫困为由,邀请燕王慕容秀来平壤共执朝政,壮大高句丽。

  司徒陈弗陵私下劝说道:“高句丽乃夷狄之人,本性凶顽,不可轻易相信他。”

  慕容秀听了笑道:“司徒大人多虑了,高句丽王只好争斗,不知谋略,我想他一定是在征伐倭国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唤我前去帮他指点江山。现在魏国的军队还没有退去,但也不敢轻易攻到丸都来,我就去平壤走一遭,待赶走倭国,平定新罗,我再回到北年城,带领你们夺回失去的燕国故地。”

  听说燕王要去平壤城,众将皆劝勿往,慕容秀却是不听,只是带着慕容云和几名将军赶去了平壤城。

  好太王甚至见都没见慕容秀一面,就派自己的手下将慕容秀父子和几名将军斩杀,并连夜派人提着他们的首级送去了平城。

  消息传来,这些跟随燕王流落异地的燕国军民抱头痛哭,悲恸之声响彻整个比年城。这些燕王旧臣拥立十三子慕容羽为燕王,夺取了比年城,杀死了阿伊努。

  很快,高句丽的大军就从丸都、平壤、熊津之地杀来。慕容羽无力抗衡,率领燕国军民向北逃向了契丹。北燕至此灭亡。

  苏护令中军将军侯渊、征虏将军陆风等前朝旧臣的子侄全都留守龙城。在无法确认魏王是否会赦免这些人的情况下,苏护不想贸然带着这些年轻的将军回去平城横遭屠戮。

  临行前,苏护留话道:“虽然现在的朝廷杀死了你们的亲人,但你们决不能意气用事,如果起兵谋反只有死路一条。我会在魏王面前为你们的亲人们平反,待魏王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会建议魏王征调你们入朝为官,以继承先祖们的荣光。苏护不会忘记你们,我想朝廷也不会忘记你们!”

  众人称喏。

  赫连冲见苏护临行时多有感伤,就随口说道:“这些人是应该感谢你的,如果他们不跟随你来伐燕,恐怕现在已经葬身西郊了。所以,是他们欠你的,而不是你欠他们的,用不着那么过意不去。”

  “韶华易逝,我只是感叹这些人即将把自己的最好的年纪流放在这不毛之地。”苏护感叹说道。

  “你以为平城就好吗?在我心中,天下只有一座王城,那就是统万。可惜,我那些最好的年纪也被你们给毁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跟着我行军打仗不是也挺好的吗?我遍观六路,觉得整个天下,除了我苏护,大概没有人能够敌得过你了。”

  “你确定你打得过我?”

  “你要是不服,回了平城,我们可以比斗一番。”苏护挑衅似的说。

  “好,回了平城,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留下三万禁卫军,苏护引兵西还。为了防止燕人谋反,苏护又迁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六郡民众三万多人到昌黎、安州和幽州落户。

  幽州在过去数年里饱受战争征调之苦,人口凋敝,农耕荒废,而现在,幽州刺史见到,不仅自己的一万精壮兵马被还了回来,还有一万燕国的民众来此安家落户,大喜过望的李崇设宴款待众将,席间难掩心中喜悦,感激说道:“将军真神将军也,不过两个月,连战连捷,覆灭燕国,又借高句丽王之手斩杀了慕容秀父子,这一定是开国王公的功绩啊!”

  “苏护只为天下太平而战,并无意仕途。现在,燕国既平,我希望辽东能够自此获得安宁。而刺史大人坐镇一方,当体恤百姓疾苦,燕之民既魏之民,刺史要善待他们,勿有高低贵贱之分。”

  “李崇为官数年,深知民意,将军尽管放心。”李崇说完,又把目光落到李弘身上,“小儿第一次随军征战,希望没有什么拖累。”

  苏护笑道:“令郎勇猛,若是留在北境,绝对可以独霸一方。”

  (本章完)

  :。:


  (https://www.biqudu.com/54_54337/28880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