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道宗师 > 第118章 似火非火

第118章 似火非火


  正是因为没有宣传,才给了某些书迷一个惊喜。

  没有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突然上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颗糖果。

  不过,让钟离和老魏略显以外的是,前三天的销售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井喷现象。虽然从博文书店官方得到的数据,三万册售出加上杂志社本身的努力,估计能破五万,已经足够恐怖,但和心理预期依然不符。

  为此,两人专门去了一家附近的博文书店去踩点。

  超市般的销售大厅,东方文化得到一个小型专柜,专柜前正站着四五个读者埋首书中。

  有的看了几页匆匆付钱走人,有的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钟离和老魏相视一笑。

  “我就说嘛,不可能我的口味和读者差那么远。”老魏微笑说。

  “每种类型的读者都是一个相对忠实封闭的圈子,小哲以前没有历史作品,接受起来需要过程。”

  钟离松了口气,得到博文书店的支持,总算给本身发展提供的缓冲时间。

  接下来几天,《明朝那些事儿》的销售还是不温不火。

  四万、五万、七万……

  双方的合作也包括《东方》杂志的代理,被书店方面放进了畅销期刊的位置。

  对于东方文化所有人员来说,这本杂志才是根本。

  《白发》的持续火爆,博文书店销售网点的成熟,新一期杂志销售并没有造成巨幅下滑,基本持平。

  一家大型连锁书店便能抵消所有代理商离去的影响,钟离更坚定了自我发展的想法。

  ……

  首先掀起新一轮讨论热潮的依然是《白发》连载内容。

  牵动人心的,自然是卓一航和练霓裳的感情归宿。

  当前国内,最方便的实时交流方式就是网络,网络上最方便的是说说群和评书论坛。看到“公子苦相寻”、“一意觅伊人”两回,许多网友心中堵着那块大石仿佛一瞬间被搬开了。

  “活该!早干嘛去了?”女性读者大感痛快。

  “当初携手离去多好,人走了才想到去追,完全是咎由自取!”

  “这种男人活该孤独一生!”

  “……这样说不好吧,卓一航也有自己的难处,武当毕竟培养了他。”男读者弱弱回应。

  “你妈妈把你养大,就能随便把你媳妇赶走?”

  “……当我没说!”

  对于能把武侠读成言情,甚至婆媳剧的人,说理肯定是说不通的,聪明的果断憋住。

  糊涂蛋成了主力辩论手,争吵得面红耳赤。

  另外,钟离还干了一件让业内人士瞠目的奇葩事情。

  《东方》已经到十五期了,因为渠道一直无力,较远的十几个行政区订购杂志很困难,很多人只能上网听到一些火热情节。借着此次网络热潮和博文书店的支持,竟然重头又发行一遍。

  招来骂声是必然,欢呼声更多。

  并且让美术编辑设计了两幅海报,“公子寻伊人”和“红颜白发图”捆绑销售。

  前者很可能被人挂在飞镖盘后面。

  不少订阅过的读者偏偏喜欢,只好骂骂咧咧再买一回。

  杂志社公告说,这是为那些以前未如期订阅的读者所准备。

  “那你们别收钱啊!”

  可惜东方文化目前是钟离在运营,如果是沈哲,可能真会附刊赠送。

  ……

  在文联成立以前,博文书店一直扮演着出版界晴雨表的角色。

  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书店,任何一本图书或期刊发行后,只看在这家书店的销售数据,大致情况就知道了。

  只是后来文联官方数据更为详实、权威,业内关注才开始变弱。

  又过了两天,有本书开始引起了注意。

  《明朝那些事儿》在书店官方公布的数据中,显得有些异常。

  如果把图书也当成一种商品,从经验来看,前期销售情况有高峰,也会有低谷,应该是呈波浪型。

  可是这本书的销售曲线却是一路上扬。

  “有些出乎预料,我们的老对手相帮,目的就达不成了。”韩经理叹了口气。

  和他对话的是《华夏青年》李总监。

  “韩经理,我们和星辰传媒不是有默契吗,为什么要插手这次的事情?”

  韩经理微微摇头:“对手不假,有默契也不假,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国家的情况放在这里,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精英和公众不会同意。当初星辰海洋就是例子,那么大的文化集团一朝分裂,你不会以为真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吧。”

  李总监愣道:“是自愿的?”

  “那谁知道,是公司上层决策。”韩经理踱了几步,又道:“不过,我们两家共生是无疑的,相互竞争也是现实需要,这次的事情说起来还是好事。”

  “杂志社……”

  韩经理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忽然失笑道:“小题大作,你真觉得武侠能有很大影响?”

  李总监道:“可《白发》影响已经不小……”

  “一部小说撑不起单独类型,那名作者叫沈哲吧,以后他还能创作出同质作品,甚至更好的?”

  “估计他也不敢保证。”李总监笑道。

  ……

  钟离“需要过程”的判断再次出现偏差,说完这话的当天,网络上就出现一拨评论。

  最先对《明朝那些事儿》做出反应的,是沈哲原来的书迷群。

  “本来是单纯的支持沈大,看完才知道,沈大根本不需要支持……”群里有人发声。

  “我也是,随便瞄了一眼,然后一口气读完!”

  “唉,真是服了沈大了,我很少看历史作品,太难读,这次竟然看了个通宵!”

  “好了,别说这些了,行动起来吧。”

  “让那帮书呆子见识见识,沈大的书就是喜闻乐见,我决定做一辈子沈迷!”

  ——《如果没看过这本书,就不算真正了解朱元璋》

  论坛也出现各式各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书迷们自发组织起来,帮着进行宣传,一时间各处都能见到《明朝那些事儿》的身影。

  文学论坛首先遭殃,差点被刷屏。

  校园BBS也中了招。

  ——这不是历史,这是励志

  ——完全颠覆了我对明朝的看法

  ——期待沈大下一部上市,话说该是永乐大帝了,难得开国两位雄主

  由于时间尚短,长篇书评还比较少,但对书中一些零散的看法和感受开始纷纷出现。

  首印百万册,剩余的七十多万三天内售罄!

  最大的代理商博文书店缺货。

  “第二批二百万吧,”钟离在和印刷厂联系时,语气尽量淡定:“二百万,不要搞错了。”(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du.com/18_18688/301887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