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公主不想死 > 105.第105章 越来越好

105.第105章 越来越好


  支付宝534355180领红包,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江

  虽然顾铮一番分析,将地动的原因归结于自然规律,而不是“上天示警”、“不祥之兆”,如此皇帝不必下罪己诏,重臣也不必引咎辞职,乃是皆大欢喜之事,但这个提议,仍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不可!”刘牧川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高声反对,“百姓最是愚昧,若是知晓此事,只怕会引起恐慌,届时京城大乱,又当如何?年轻人虑事不周,倒也罢了,若只想着哗众取宠,只怕会适得其反!”

  反对的话也就罢了,后面指责顾铮的话,却是句句诛心。

  顾铮是年轻不错,但是已经走到如今这个位置,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大楚,自然不可能向寻常人那样冒失。他给顾铮扣上这么一顶帽子,若是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听了进去,只怕顾铮的政治生涯,就要止步于此。

  谁都不傻,薛知道隐有退意,此时将顾铮拎出来是为什么,刘牧川心里清楚得很。

  原本政事堂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薛知道,按理说对方走了,就该是他来做这个第一人。可惜大楚的政事堂中,从来不是论资排辈。只要得圣眷,就算只是参政知事,也一样能架空排在前面的人。

  而如今看来,薛知道没有举荐他的意思,太皇太后也摆明了想提拔顾铮。

  刘牧川的年纪几乎是顾铮的两倍,眼睁睁的看着小子后来居上,要骑到自己头上去了,心态如何能不失衡?

  但他这一番私心,也同样是人人都看在眼中。即便还有人不认同顾铮,见他跳出来,反倒都不说话了。他们只是觉得公布这个消息不妥,并不想将顾铮往死里得罪,要是顺着刘牧川的话说,一不小心就会被打成他那一派,太危险。

  结果就是刘牧川的话说完之后,却并没有别人接上,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一旦泄了这第一口气,缓过神来,众人的思量和顾虑太多,不论赞同还是反对,都不会轻易开口。

  总要看看形势再说。

  薛知道见状,便含笑道,“刘大人不必急着否定,且先听听顾大人的道理,再做决定不迟。”

  刘牧川闻言不由咬牙,人人都没说话,就他一个急冲冲的开口,即便是为了大楚、为了朝堂考虑,也显得他太过急躁,失了稳重,倒是与他自己指责顾铮的话不谋而合。

  偏偏话已出口,连反驳都不能。

  这才是真正杀人不用刀子,轻飘飘一句话把他将在这里,真不愧是“不倒翁”薛知道!

  做官的人,宦海沉浮,多少有些起落,尤其这二十年间,换了三位帝王,局势就更复杂难辨了,即使是最老道的朝臣,也免不了会被波及。

  薛知道却是个例外,历事三朝,地位一直十分煊赫,因而得了这么一个绰号。

  刘牧川原以为他恶了太皇太后,该会低调些,却不想行事还是那般恣意,根本没有半分顾忌。

  他却不知,薛知道主动求去,又举荐了太皇太后认可的顾铮,如今三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正处在关系最是融洽的时期,彼此也都有默契:他薛知道会再在朝堂上留个一年半载,然后风光致仕。

  如此名也有了,利也有了,朝政交托给可靠的人了,薛知道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刘牧川那一点不满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薛知道开口之后,太皇太后也颔首赞同,对顾铮道,“你且说来。”

  顾铮沉声道,“朝廷的职责就是教化天下百姓,凡民固然愚昧,却可以指点引导。”他先三言两语反驳了刘牧川的人身攻击,这才继续陈述自己的看法,“太-祖皇帝托梦示警,可见此次地动十分严重。这么大的灾难,损失难以避免,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与其等地动之后人心惶惶,倒不如提前告知。百姓们或许会慌乱一阵,幸而有足够多的时间安排,在地动发生之前做好安排,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地动来时,提前有所准备,也可及时走避,免伤性命。更何况……”

  他抬头看了张太后一眼,“太后娘娘身怀龙子而得先祖托梦,正是天命帝王的吉兆。消息传出去,于朝廷有益无害,也可叫那些因为幼主临朝而心怀忐忑之人安心。”

  虽然前面说的那些才是他的目的,但是很显然,这最后一条,更能够说动太皇太后。

  当初献帝驾崩,太皇太后被薛知道说动,愿意迎立中山王,为的就是“国赖长君”四个字。后来因为贺卿一番话改了主意,心下却也不是没有疑虑,只是这样做对她自己最有好处,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如此。如今借着这件事为皇室正名,安天下之心,正暗合太皇太后心意。

  太皇太后正要点头同意,礼部尚书赵君原却忽然出列,拱手道,“顾大人所言的确句句在理,但一切都建立在地动当真发生的情况下。倘若公布了消息,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届时又当如何收场?”

  这位赵大人是个鲁直的性子,也因此虽然资历在在座之人中最高,却只得了礼部这个冷衙门的官。也只有他,才敢当着张太后的面就直接质疑这个托梦的真假。

  众人一时沉默不语。

  即使托梦是真的,但是这种警兆本来就真假难辨,说不准的。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疑虑,只是宁信其有罢了。但要将消息公布出去,又不一样了。万一什么都没发生,皇室只怕会颜面扫地,朝廷也不免失去威信。

  莫说张太后没有做这个梦,就算真的做了,她自己也不免疑心。

  因此被赵君原这么一说,她心下慌乱,下意识的转头朝贺卿的方向看去。

  这一眼,被站在一旁的顾铮看了个正着,落在贺卿身上的视线便越发意味深长。

  托梦真假尚不得而知,但这位无上慧如真师显然并不真的出尘离世,而且对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了。

  贺卿微微点头,张太后深吸一口气,道,“哀家的确做了这个梦,且不止一次。太-祖皇帝所言,字字在耳。何况还有这幅自画像为佐证。”

  她不能说地震是真是假,只好一口咬定自己做梦是真。

  薛知道忽然笑道,“这有何难?咱们做两手准备便是。若到时候什么都没发生,反倒是好事,只需咱们自己造出一点声势来,便可以将托梦预警之事揭过。倘若真有地动,那可是免了一场浩劫,救下不知多少性命!”

  贺卿不由多看了薛知道几眼,见他一幅儒雅之相,面白长须,气度冲和,不由印象大好。

  本来她并不了解薛知道,只知是他一力主张迎立中山王,后来大楚也算是亡在他手中,便以为是个糊涂官儿,如今一见之下,才知道他能纵横官场数十载,并非浪得虚名。而且也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主,更为难得。

  至于前一世的结局,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举整个朝廷之力,要在京城弄出一场大动静并不难,实在不行,把火器营拉出来溜一圈也就罢了,寻常百姓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只会以为是天雷地动,正好应了预警。

  所以有薛知道这句话,顾铮的提议便得到了一致认可,此事总算是定了下来,剩下的只看如何安排了。

  这些都跟贺卿没有关系。会议结束之后,她本该回问道宫,但见太皇太后留了顾铮单独奏对,又没有立刻见他,而是先回去更换朝服,留顾铮独自在咨平殿外等候,便忍不住跟了过去。

  到了门口,见顾铮十分守礼的候在门外,微微垂手,姿态恭敬,目不斜视,贺卿在他身后站了片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说出了一句不过脑子的话,“天王盖地虎!”

  她跟顾铮第一次正式见面,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

  “什么?”顾铮微微一惊,回过头来,见是她,便躬身行礼,“见过无上慧如真师。”

  贺卿还了礼,强笑道,“只是一个对子,不知顾学士可有下联?”说都说了,又不能收回去,索性就试探一下顾铮也好,他若是穿越者,必然能说出那句名垂千古的“宝塔镇河妖”。

  但顾铮微微蹙眉,却当真思索起这个对子来,而且很快展眉道,“有了。臣对‘前川印后人’。”

  “嗯?”贺卿一时没有听懂,有些疑惑地抬头去看他。

  便见顾铮抬起一根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眉心轻轻一按,唇角一勾,双眼微弯,露出了一个蕴藉风流的笑容,而后便回转身,继续端正地站好。

  贺卿微微一愣,抬手摸到自己蹙起的眉心,才明白他的意思。

  天王盖地虎,老虎的额头上就有个王字。顾铮对前川印后人,恰是取了人皱眉时眉心这一个川字,着实是好巧的心思!

  难怪史书上说他“素有捷才,超拔不群”。

  贺卿站得靠后一些,此刻看着顾铮的背影,心底没来由地生出了几分惋惜。

  顾铮或许并不知道“危机公关”这个词,但他方才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确就是一次完美的危机公关:成功化危机为转机,为朝廷和小皇帝怒刷了一波威望值,好处不尽。

  可越是如此,就越让人觉得遗憾。

  他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地壳运动、板块运动,所以他无法解释很多问题,也无法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

  这个照亮了一个时代的男人,却也正被这个时代所局限。

  若能找到更好的去处,她们也不必留在她这里蹉跎。

  更可恶的是她还以“年轻姑娘的衣裳首饰嬷嬷们不合用”为由,将东西都分给了下面的丫头,两位嬷嬷竟是只得了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说什么“留个纪念”。

  两位嬷嬷恨得咬牙切齿,颇有动用职权将她训斥一顿之意。

  但贺卿已经不怕了。她如今已不是安平大长公主,该叫无上慧如真师,公主身边的教养嬷嬷,管不到她这出家人身上。倒是看着她们这副模样,她心里多少有些解气。

  可惜如今自己势单力薄,眼下只顾得上为自己谋一席之地,尚且腾不出手来处置她们。

  上一世,若不是身边嬷嬷们跟外头的人撺掇起来,在她面前将那金家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她又怎会点头允了这门亲事?

  须知公主选婿,备选的人家自然不止一户,林太后没有拿捏她的意思,索性把名单送给她自己选。陆嬷嬷自告奋勇替她去打探对方的人品才貌,回来时说得天花乱坠,让她亲口点了金家。

  这笔账,迟早要算。

  先帝,也就是贺卿的兄长楚灵帝贺均在位时,崇信道教,多次下旨召天下道士入京,修道经、建宫观、炼金丹,一时道教大兴。后期他甚至在御苑之中修建了这座问道宫,自己搬了进来。着道袍,戴道冠,不理俗务,不问政事,以彰显自己求仙问道的诚心。

  所以不过三十三岁的年纪,他就因为服食金丹过多,暴毙而亡。

  这宫殿才修建了没多久,又只空置了两年。虽然看上去有些荒凉,但却并不需要修缮。

  因为正殿是天子居所,贺卿便选了东边的偏殿居住。内宫局匆忙派了几个人过来,将逾制的东西撤了,又从里到外清扫一番,添置上道观里应有的东西,又挑了几个人过来,负责洒扫厨事,俱都是做道装打扮,便算齐全了。

  接下来便是繁复冗长的大行皇帝葬仪。贺卿作为出家人,只安安分分做自己分内之事,旁的都不打听,但还是隐约听得,太后和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吵了好几次。

  应该都是为了新君之事。

  贺卿算算日子,应该差不多了,便往坤华宫去。

  林太后此刻正在头疼,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堂上的事虽然诸位相公商量着来就行,但没有皇帝在,始终是人心浮动,不那么安稳。为大楚江山社稷考虑,也该及早迎立新君。就算想先办大行皇帝的丧事,也该把人选定下来。

  所以这段时间,朝臣们是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字字句句都是在提醒她。

  其实林太后自己何尝不懂这个道理?早晚都要做的事,早些还能显得自己深明大义。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没了,却要有另一个不相干的人来继承这属于他的荣耀,往后的日子再不能如从前那般,她的心里就怎么都过不去那个坎。

  所以今日,就连宗亲族老们也都被朝臣请动,来做说客了。

  林太后清楚,此事已不能再拖。

  甚至在她没有表态的情况下,朝臣和宗室已经自顾提出了几个备选的宗室子弟。

  所以听见贺卿过来给她问安,她连人都没见,就叫外头的人打发了。贺卿闻言,也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多做纠缠,十分干脆的转身离开了。她现在是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样子,这些事不可过多涉入。——至少表面上要做个样子。

  第二日,林太后就松了口,主动召了政事堂的几位重臣和几位宗室里德高望重的王爷,叫他们推举继任新君的人选。

  虽然仍是板着脸,语气也硬邦邦的,但她肯松口,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也顾不得顺她的意,当即便要将他们拟定的人选提出来。但林太后却忽然开口道,“诸位先生都是历事三朝、老成谋国之人,推举的人选,哀家自然没有不放心的。只有一点,要先说在前头。睿王一系的子侄,不行!”

  睿王是惠帝贺琳的弟弟,灵帝的叔叔。当年成帝宠爱徐贵妃,甚至一度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导致惠帝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甚至一度中毒,险些身亡。

  因为这个缘故,天纵英才、勤勉有加的一代英主惠帝身体受损,自己只活到了不惑之龄,十分艰难才养下了灵帝这个独苗儿子。便是因此,才额外宠纵了些,让他身上没有半点帝王之气。

  灵帝死得早,也只有大行皇帝贺祁这一个儿子。所以虽然之后三代君王都对睿王一系打压到底,但论起远近亲疏来,他的子侄,无疑是最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的。

  太后的态度很鲜明,所以朝臣们也没有谁愿意去触霉头。不论之前的名单上有没有相关人员,总之之后提出来的,都离着睿王一系远远的。甚至还有人为了避嫌,特意往远里说。

  林太后却是越听越搓火。

  不是听他们如此细数,她这个入宫二十多年的人都不知道,原来大楚皇室有那么多人。而这些人,能够说得如此清楚,可见这段日子,做的功课着实不少。

  想来是人人都想争那从龙之功?林太后心底冷冷地想。

  新皇登基,对举荐了自己的人自然会十分优容。

  说不得现在就已经有些人私下里勾搭在一处,要把他们选中的人推上去了。

  到底久居深宫之中,灵帝和刚刚驾崩的大行皇帝都不爱理政务,有些事情甚至要经过林太后这里,所以她对这些官场上的事,多少也知道一点。此刻想来,心头又是恨,又是苦,又是怕。


  (https://www.biqudu.com/129_129119/67511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