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蛮族战皇 > 第34章 历史真像

第34章 历史真像


  其实斯特灵桥战役开启时,威廉?华莱士和安德鲁?穆瑞能够调动和指挥的苏格兰军,大约只有一万六千人。

  其中还有很多是来临时凑热闹,看看大场面的农民。

  我们可以从他们拿着砍柴的长柄斧,收割麦子的镰刀,我们就能很清楚的意识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农民。

  他们装备极差,只有一百五十名铠甲骑兵的装备可以和英军媲美。因此在战役开始前,它们自己都并不知道,面对英国人的会是五万的正规军混编人马。

  自然苏格兰伪军军团占据四万人以上,也是这支英王军队的主力。

  尽管在数量上,苏格兰人占着接近三比一的明显优势,但是英苏双方的战斗力量,就此对比还是比较悬殊的。

  如果在实力上,英格兰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地利上他们却处在下风。

  英军来的匆忙,后勤还远远的没有跟上来。

  这里值得去提到的就是,惯常攻坚战的英军巨弩等重箭装备没有及时的运上来。

  即使运来也不便于阵前展开。

  事实也没有河面的渡船及时的抢占这一片地区的绝对优势地形。

  当时他们只能从斯特林桥和坎布斯肯内斯、基尔丁两处浅滩渡过福斯河。

  两处浅滩还只有河流在水位很低的情况下才能通行。

  而早晚时刻是河道大水的时间。

  加上斯特林桥本身就是一座狭窄的木桥,最多只能让两名骑兵并肩通过。

  在河滩上,两侧桥头的堤道,土质松软,重装骑兵是完全无法施展的,一旦骑兵冲击,会被自己的人前后冲撞积压在一堆。

  沃勒内发现,在奥丘山的山坡上布阵的苏格兰人对自己的左翼构成了致命的威胁,英军却很难把苏格兰人从山上赶走。

  如果苏格兰人趁着英军的人马在斯特林桥上挤作一团的时候发起攻击,英军必将一败涂地。

  更重要的是,苏格兰人有一个英格兰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那就是他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他们在为苏格兰的独立而战。

  -

  何况在战前,英军将领之间,因为苏格兰贵族的合理建议,而发生了严重的军事意见分歧。

  一些人认为华莱士的宣言不过是“歹徒在虚张声势”,其它的人则主张要小心谨慎。

  当时为了统一众将的意见,沃勒内召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上,一名在欧文地区,被迫向英军投降的苏格兰骑士理查德?鲁迪爵士其实告诫萨里伯爵:“大人,如果我们上桥的话,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我们只能两个两个并排通过桥面,敌人正对着我们的侧翼,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冲下山来攻打我们,集中兵力打击我们的前锋。离这不远有一处浅滩,在那里,我们一次可以通过六十人。请拨给我五百名骑兵和一小队步兵,我将率领他们绕到敌军的背后,打击他们、粉碎他们。我的伯爵大人,与此同时,您和大队人马就可以万无一失的通过斯特林桥了。”

  其实了解苏格兰游击队战斗习惯的他,要是当时的这种可以使得苏格兰自由民兵受到致命打击的意见被采纳。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么斯特林桥或许就要被改写。

  此后的苏格兰就不会有威廉华莱士的名字......

  在曾经的历史中,凯尔特人威廉?华莱士不过是一个绿林草莽,事实上是一个只会窃取有钱人财富的强盗。

  可惜的是,当时大多数英军将领们,都不赞同鲁迪爵士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兵分两路是不明智的。

  当时他们很正当的想法时,一旦苏格兰骑士理查德?鲁迪爵士带着500骑兵阵前变节,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可能就是英格兰贵族的事实上的一种傲慢,和对苏格兰的“变节者”的切实不信任所致。

  就是一种内部的心里裂变,导致詹姆斯?斯图亚特和伦诺克斯伯爵那不能兑现的诺言让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最终一种错误的战斗布局,就是因为此刻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冲动。

  英王将士们的情绪已经被格雷辛汉煽动了起来,再加上如果这时候不进攻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全军的士气。

  沃勒内再三权衡以后,不得不向全军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以基尔顿城主(此城堡在约克郡)马默杜克爵士率领的重装骑兵为先导的英格兰大军开始通过斯特林桥,正如鲁迪爵士先前所指出的那样,狭窄的桥面只能同时并排通过两骑,英军的行动异常困难。

  一英里半外的奥丘山上,华莱士和所有的义军将士一样目不转睛的观察着英军的一举一动。

  英军的队伍以手持爱德华一世的王旗的掌旗手为首,后面紧跟着萨里伯爵和大队的骑士,在一面面长三角旗、令旗和燕尾旗的簇拥下,骑士首领和男爵门身着华丽的礼服和全副的铠甲浩浩荡荡的,他们好像是去参加狩猎而非上阵厮杀。

  指挥大军渡河的是财务官休?格雷辛汉、罗伯特?德?萨默维尔爵士以及斯特林堡的守将沃德格里夫爵士。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英格兰士兵穿过斯特林桥踏上了福斯河北岸的土地,苏格兰义军当中的气氛也愈发紧张起来。

  如果不是战前,华莱士和穆瑞再三强调了服从命令的重要,奥丘山上的苏格兰的抵抗军将士们,早就象1296年在邓巴那样冲下山去和英格兰人拼命了。

  此时,华莱士站在福斯河北岸岸边的克拉格修道院的钟楼上耐心的观察英军的行动,他其实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他要一击成功。如果过早进攻的话,苏格兰人只能消灭一小部分敌军,当真如此,反而让沃勒内有了反击的机会。

  另一方面,如果把英军全部放过桥来打,义军在数量上有3:1的优势,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场歼灭战。

  中午11点,在英军大部分过桥时,华莱士命令传令兵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的苏格兰战士们立刻象脱缰之马一般冲下了山去,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和长矛,口中不断高呼:“干掉他们!!干掉他们!!”。

  在苏格兰人冲下奥丘山的一瞬间,他们端平了手中的长矛,径直朝着英格兰的贵族们冲杀了过去。

  与此同时,另一队苏格兰战士正在向斯特林桥进发,他们的任务是封锁斯特林桥头,切断两岸英军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和主力部队一起将已经渡河的英军包围消灭。一阵短促而激烈的肉搏过后,斯特林桥的桥头被苏格兰人占据了。

  他们的大胆行动在英军阵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桥上的英军将士们既无法前进,又不能后退,拥挤和推搡令数以百计的英格兰人掉进了水流湍急的福斯河中,沉重的披挂和武器很快就让他们失去了生命。

  沉入水底的很多英格兰士兵不得不丢掉武器,脱掉盔甲逃走。

  苏格兰人的正面攻势,冲垮了英军的阵线,并在英军将领中制造了一场混乱,他们试图让自己的战马从深陷的泥沼中脱身,当时大多丧身于苏格兰人的长矛之下。

  间或有一两个,侥幸的躲过了长矛,却在坠马之后死于自己坐骑的踩踏和苏格兰人的践踏之中。

  苏格兰人的迅猛攻势,其实打了英军一个措手不及,被冲得七零八落的英军很快就被压迫到了斯特林桥与河堤西南的河湾。

  正在此时,苏格兰的主力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北面方向河堤冲来,指挥重装骑兵的马默杜克爵士罗伯特?德?茨温格稳住阵脚,

  他立即改变了进攻的方向,把自己的矛头指向了迎面而来的苏格兰骑兵。

  英军装备精良的重装骑兵轻而易举的击溃了轻装的苏格兰骑兵,老于战阵的茨温格并没有对溃退的苏格兰骑兵穷追不舍,因为他已经觉察到战局正在朝着不利于本方的方向发展。

  等他抵挡住了苏格兰轻骑兵的冲击后,才吃惊的发现,爱德华国王和萨里伯爵的旗帜全都没了踪影,战场上堆满了英格兰士兵的尸体,苏格兰人占领了桥头切断了自己的退路。

  茨温格仅仅在战场上沉默了片刻,顷刻间,他的外甥在他的鞍前中箭倒了下去......

  当时顿时就被激怒了的茨温格,率领他的部下径直冲向了据守的桥头的苏格兰人,他用自己那柄引以为傲的宽边重剑,在苏格兰人当中杀开了一条血路。

  在茨温格和部下骑兵安然无恙的返回南岸之后,他立刻下达了拆毁斯特林桥的命令。

  英军阵中的三百名威尔士长弓手,原本打算坚决抵抗苏格兰人的进攻,然而那些四散奔逃的英格兰人,因为躲避愤怒的苏格兰人追杀,从而冲散了他们刚刚排好的队伍。

  可怜这三百精锐弓箭部队,他们没有对战局起到任何作用便尽数葬身沙场,更可悲的是他们并不是被苏格兰人所杀,而是让自己人的马蹄踩下了地狱。

  斯特林桥被拆毁之后,滞留在北岸的英军将士们陷入了绝境,他们为了逃生纷纷跳入了福斯河中,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骑士们抛弃了自己的武器、甲胄、战马和尊严,和普通士兵一样跳入了福斯河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去游泳逃生。

  但是他们中间只有一小部分人活着游回了南岸,有成百上千条生命消失在了湍急的激流中。

  整个战役的进展果如鲁迪爵士此前预料的一样,沃勒内原本希望看到一场对苏格兰“叛军”的伟大胜利,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苏格兰起义者对英格兰王家军队的屠杀。

  他眼睁睁的看着苏格兰人用各种武器在狂暴的砍杀着自己的士兵,却因为威尔士长弓手的毁灭而束手无策。

  沃勒内眼见大势已去,便在收容了从北岸逃回的残兵败将之后,撤出了战场。

  他留下自己的亲戚威廉?费兹?沃里内去守卫山丘上斯特林堡,并许诺会在十个星期之内带着援兵返回。

  在安排完眼下的一切之后,沃勒内飞速向南逃窜,直到进入了英格兰境内才收住了脚步。

  当时英格兰人在斯特林桥之战当中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大约一百名重装骑兵和五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威尔士长弓手)战死沙场。

  最为苏格兰人所痛恨的税务官,休?格雷辛汉被苏格兰人抓住后当众活生生的被扒了皮。

  野蛮的苏格兰人把扒下来的皮切成长条后,将这些长条编缀成一条皮带。

  据说此后的华莱士就是用这条皮带来系配剑的。

  不过这种仅仅是说法,做一条皮带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数天过程。

  这一仗,苏格兰方面的伤亡微不足道,但是两主将之一的安德鲁?穆瑞受了致命伤,数周之后不治身亡。

  在附近树林,我威廉华莱士安葬了自己的兄弟和战友......

  穆瑞去世后,他此前的部下,全都投到了我的麾下。

  在历史上,斯特林桥之战,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特殊的奇迹:一支装备极差,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起义军,打垮了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职业正规军队。

  但是,历史......真的就那样容易书写么?

  在我看来,那都是血的记忆......


  (https://www.biqudu.com/107_107998/58198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