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蛮族战皇 > 第78章 蒙古建筑

第78章 蒙古建筑


  东罗马帝国的历史文献里,从来不提蒙古人行军打仗的细节。

  或许本身,它们就对这个突然从东部草原,像是满天蝗灾,扑面而来的游牧民族一点都不了解。

  只是在诸多的屠城战役里,事实描述蒙古蛮族大军掠过城市后,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战争景象......

  草原的游牧民族历来都是相互劫掠,相互杀戮,这是草原历来的一种弱肉强食的传统,亦可以说是一种彪悍的民风。

  劫掠别的部落财产与牛羊,抢夺马匹和女人,包括孩童和帐篷......

  为了杜绝此后的部落复仇之战,他们屠杀老人和病弱者,把壮汉钉上木枷作为奴隶和战士,从不留下后患......

  所以在成吉思汗西部攻略中,强势抵制蒙古大军的部落,都被屠杀殆尽,异族部落往往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满山遍野都是大火焚毁后的村落。

  但是绝大多数的女人和孩子被沦为蒙古军队的奴隶。

  即使是西方的罗马帝国军队,也不是当时蒙古蛮族大军的对手,都在野外军团作战中,一个个成建制的,被彻底的团灭。

  他们的士兵成片的死在弓箭密集的战场上,即使用手里罗马短剑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西方人事实上看不懂蒙古人的由来,但是,我们能通过历史的见证,来看看蒙古人也是有其渊源的文化与历史......

  -

  哈拉和林城及城内的可汗宫殿,是结合中原汉地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建筑风格,在古代回鹘民族,或11至12世纪克烈部的都城的基础上规划和扩建的。

  哈拉和林城及可汗宫整体设计规划,既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

  布局观念,又体现了具有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草原人习俗特点。

  曾经的蒙古可汗缔造的哈拉和林城,由外城和宫城两个部分组成。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墙为1500米,东西墙,长的地方为1120米,短的地方为580米,主轴方向为北偏东30 度。

  整个外城的周长约5.2公里,系 3英里,这与当时马可?波罗说的“哈拉和林,城延袤三里”已经非常接近。

  目前遗址还存在的城墙系当时用黄土板筑,残高约0.5~2米。

  外城四墙各设一门,没有瓮城,南墙破损比较严重,可能是,1586年建造额尔德尼召庙时被破坏。

  外城内,一条南北向大街,和一条东西向大街,交会在城市的中央,并通向四门。

  两条大街的交会处形成十字街头,十字街头的东南角有一处宽约22米、长约34米的遗址,即当时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店铺的所在地。

  此外,外城内外,还有许多当时的宗教建筑遗址。

  据1254年到和林访问的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记载,哈拉和林分两大居民区,一为回回区(***教徒),多为回教商人和市场;一为汉人区居民尽是工匠。

  在城内,除两大居民区以外,还建造了“宫廷书记们的若干座巨大宫殿,十二座属于各种不同民族的异教徒的庙宇,两座***教徒寺院,一座基督教徒的教堂”等建筑,但是目前大多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

  后期曾经完工的宫城,即窝阔台汗兴建的“万安宫”(也称:土门阿姆古朗图斡耳朵)。

  万安宫位于外城西南偶,“宫殿围墙呈不规则方形,长约255米,宽约米,内有5个台基,中央的台基高约2米,上有大型殿址……周围的四个台基的建筑面向中央大殿,类似唐宋宫殿的布局。”万安宫主轴方向为偏西10 度,其方向和位置与当时城市街道的整体布局不太协调。

  这可能是当时的蒙古人,对建筑的地理位置,不是很懂易经的八卦星象说有关。

  而宫殿在外城,而不是在核心的城市中心,这里有点值得注重的是,蒙古人的等级制度很严格,他可能不喜欢被下等人包围的那种感觉,出入宫殿都得穿过下等人的街道和住所有关。

  何况蒙古人是出蒙古包,上马就能走的事实,这也符合了宫殿在城外单独修建的理由。

  当时的万安宫由觐见大厅、侧楼和大门殿组成。

  宫城中北部方向有一处长 80 米、宽 55 米、高 3 米土台的遗址......这就是修建在高高的地基上的,万安宫觐见大厅。

  大厅中央部分的地板,当时文字记载铺的是绿色釉砖,而大厅北部的地板铺的是未上釉的砖。

  大厅地面上有支撑大厅的 64 根柱子的花岗石铸础,通过 2000 年德蒙联合考古队的发掘工作,这 64 块铸础已全部露出地面。

  遗址上还发现了许多红绿色的板瓦、筒瓦和瓦当。

  这些残留物,应该是当时大厅顶部的屋顶建筑材料。

  靠近大厅左右两面的是侧楼。

  后期在这里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珠宝、钱币和贵族们才能享用的铜镜和金银首饰等。

  这座万安宫事实焚毁于当时的蒙古诸位王子的可汗位争霸战。

  通过诸多生活遗迹和用品饰物的发掘。所以,可以断定这里,曾经是仓房或者诸王、贵子们的豪华住宅所在。

  大门殿遗址,位于宫城南墙的中部,长约 30 米、宽约 15 米,这里是宫城的曾经入口处。

  蒙哥汗时期,巴黎工匠威廉师父在这里制造了一颗大银树,在它根部有四只银狮子,每一只狮子嘴里有一根管子,喷出白色的马奶。

  在树干里面,有四根管子通到树顶上,管子的末端向下弯曲。在每一根管子上面,有一条镀金的蛇,蛇的尾巴盘绕在树干上。这四根管子中,一根管子流出葡萄酒,另一根管子流出哈剌忽米思,即澄清了的马奶,另一根管子流出蜂蜜酒,另一根管子流出米酒。

  在每一管子下面,即在树的根部,在四只狮子中间,有四个盆,准备各自承接一种饮料。

  在树顶上,他制造了一个手执喇叭的天使。

  大门殿与觐见大厅之间有一个比较宽敞的平台,这颗“银树”当时就建造在这里。

  宫城的南侧,哪里有一只用花岗石雕塑成的龟趺,龟背上有方形切口。不用说当时竖立着一个石碑。

  这样的龟趺在哈剌和林附近共有四座,皆为圣旨碑文的台座。

  蒙古帝国的都城附近还修建不少寺院、教堂等宗教建筑,为他们提供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

  当时的哈拉和林有“十二座属于各种不同民族的异教徒的庙宇,两座***教寺院,一座基督教的教堂”等宗教建筑。

  通过后期的考古发掘,窝阔台汗万安宫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画和成千上万的擦擦等与佛教有关的遗物。

  从这些宗教物品,显示了当时哈拉和林佛教活动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十分繁荣。

  蒙古帝国时期,《大藏经》、《古兰经》等宗教经典著作,在哈剌和林寺院教堂内普遍收藏并翻译。

  同时,各种宗教文化、哲学等,通过各类宗教人士传播到哈拉和林的各部落居民当中。

  从这一点来看,蒙古帝国时期,特别是帝国后期。

  哈拉和林当时的建筑技术已进入十分成熟的城市发展阶段,涌现出一些具有高超技艺的建筑大师和各种风格、作用的建筑群体。

  著名的带有护墙、筑有64根圆柱的窝阔台汗万安宫及觐见大厅,上面制造天使像的“银树”,各类宗教教徒们的寺院、教堂等都是哈剌和林建筑科学的结晶。

  居元代史册记载的,金人刘敏、巴黎工匠威廉师傅等人,是这些建筑的事实建造者。

  从当时古代的东西方史料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后期资料,都可以看到当时哈拉和林建筑的巍然壮观和建筑科学的卓越成就。


  (https://www.biqudu.com/107_107998/568112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